心脏病护理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为什么我们不会睡觉了这三分之一的人生,比 [复制链接]

1#

01你知道睡眠的重要吗?

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,比工作的时间、学习的时间,甚至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还要漫长。每天睡个好觉,比我们以为的更重要。

许多工作狂型的人,都在力图证明人并不需要睡这么久,希望从睡眠中夺得一些时间,来拓宽这短暂的一生。

的确,有极少部分的人是短时睡眠者,每天只需要睡五六个小时就可以精力充沛。但绝大多数的人,都需要至少7到8小时的睡眠,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运转。

那些把“生前何必久睡,死后自会长眠”作为座右铭的人,总会在一些更重要的方面,为剥夺的睡眠付出代价。

我们的生理机制为我们设置了这么久的睡眠时间,一定有它的道理。毫不夸张地说,每一次的睡眠都是一场身心的修复,无意识的夜间,就像是人体的蓄电过程。

我们给手机充电,每次都要充够一定时间,充电不足,续航能力就会变差,长此以往会损害电池性能。

我们的身体和手机一样会进行低电量提示。只是身体更智能,不会强制关机,但如果我们无视身体不断发出的疲惫信号,以期用更少的电量来维持更久的续航时间,长期下来必定给身体带来更严重的内耗。

斯坦福大学一位研究睡眠30余年的医学教授说:无论借助何种科学疗法,都无法对我们的大脑和脏器进行维护,无法调节体内节律的平衡,只有睡眠可以做到这一点。

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阿兹海默,早衰甚至肥胖等种种问题,都和糟糕的睡眠质量有关。睡眠是防治一切疾病的基础。

不仅如此,睡眠还是对我们白天的记忆进行整合储存的过程。一些科学家认为,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记忆力逐渐减退,可能是由于睡眠时间的缩短造成的。

想想看,觉得自己记性很差的人,往往是记不住当前发生的事,却对年轻时的事记忆犹新。可见他们年轻时的记忆数据被良好地储存在了大脑里,记忆变差,是当下大脑状态的反应。

这让我想起,我人生中有两段黯淡的记忆:一段是昏昏沉沉的高中岁月,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睡眠时间;另一段是毕业后刚工作的两三年,加班、熬夜是常态,只觉时间一晃而逝,却没有留下什么鲜明的印象。这两段苍白的时光恰好都伴随着睡眠的匮乏。

除了对身体可见的伤害,睡眠不足还会使我们的注意力和意志力下降,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,进而影响我们做每一件事的状态。

更可怕的是,白天,大脑会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,时不时进入微睡眠状态,自动休眠几秒钟,这时你的眼睛可能是睁着的,但大脑已经睡着了。这是许多道路交通事故、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。

不难想象,一个普遍睡眠不足的社会,工作效率是低下的,经济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。

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睡眠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诸多重要性,但目前我们对睡眠作用的认识,仍然只是一小部分。

02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和睡眠的连结?

原本,睡觉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,是我们做婴儿时最擅长的事。可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,也许有一天你会惊觉:睡了半辈子,我竟然不会睡觉了?

有多少人经历过彻夜难眠的煎熬?有多少人因为睡不好觉引发了身心的病症,或是由身心的失调而夜夜睡不好觉?有多少人拥有着别人羡慕的一切,却羡慕着一个流浪汉露宿街头就能拥有的好觉?

在古代,仿佛只能从那些惆怅的诗句中才能找到未眠人的身影,而现代,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都能活捉到一批资深的夜猫。

我自己就是一个夜猫,大概是从使用智能手机开始,我就逐渐切换成了夜猫模式,到现在这种状态已持续七年了。

曾经还美其名曰:我只是不想每天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么快过去,所以才赖着不睡,以及赖着不起。后来却发现,即使是早早地躺在床上,我也睡不着了。

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大通病,白天倦怠,黑夜清醒。随着电灯的发明,特别是电子产品时代的全面到来,人类社会成为了一个不夜城。

灯火通明的城市,在为我们带来便利与更多生活可能的同时,也使我们维系健康的昼夜节律被扰乱。失眠成为一种症,折磨着无数都市中的文明人。

在那每一扇格子窗里,每个人可能拥有迥然不同的生活,简单朴素或富丽奢华。但无论睡在多少钱的房屋和床榻,睡眠对每个人来说却很公平,从不会因为你的身份、财富等外在的一切而给你加分或减分的特殊待遇。

当我们和健康的睡眠失去了连结,才知道,良好的睡眠就像一件礼物。

在你拥有这件礼物的时候,觉得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,你想象不到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人会失眠。只有丢失了它的人,躺在床上怎么也无法入睡时,才会感到它这样无法强求的珍贵。

曾经那些看上去很难的事对我们来说变得简单了,而简单的事却变得困难了。这也许是一种平衡。

03用三分之一的时间,撬动三分之二的人生

《夜脑》这本书里提到了一类超级睡眠者:

他们拥有想睡就睡的能力,睡醒后感到神清气爽、精力充沛,并且夜间做的梦往往是美梦,这种充分利用黑夜的能力使这类人更容易快乐、健康与成功。

这大概是最令人羡慕的状态。

虽然先天的超级睡眠者是少数,但我们本可以,在现有的身体基础之上,拥有更高质量的睡眠。

这段时间,随着我对睡眠的深入了解,不仅意识到它的重要性,也逐渐改善了自己的睡眠质量,特别是解决了入睡困难的问题。

如果你和我一样有睡眠的困扰,可以试试以下方法。

第一,营造睡前的仪式感。

仪式感,是通过一些方式来告诉我们的身体,该睡觉了。

一项来自育儿专家的研究表明,给孩子一个就寝流程,其中包括给孩子洗澡、轻柔地为他按摩身体、给他一个拥抱,然后把他放回床上并关灯,这能够让孩子们在两周的时间内更快地入睡、更少地起夜,并且在早上起床时心情变得更好。

对大人来说,睡前洗个澡也是一个很好的仪式。如果你是在12点睡觉,10点洗澡是最有利于快速入眠的。因为热水会让身体温度先升高后下降,随着体温降低,我们就会困意来袭。

在过去,人们睡觉的仪式感似乎很简单,关灯上床,闭上眼睛,身体就会自动切换到睡眠模式,就像一种条件反射。

而如今,床和睡眠的关联常常被切断。因为我们躺在床上不是马上睡觉,而是要刷会儿手机、追剧甚至处理工作。

于是,身体不再认为,你躺在床上是该睡觉了,它可能觉得你的娱乐时间、工作时间到了,于是打起了精神。

营造睡前的仪式感,就是要为入睡建立一些条件反射机制。比如,重建睡眠与床的关联,把和睡觉无关的东西挪出床榻和卧室,不在床上看手机。让身体知道,床是睡觉的地方。

我在改善睡眠的这段时间,就采用了不把手机带进卧室的方法。这个方法的另外一个好处是,可以避免睡前眼睛和大脑受到蓝光的刺激。

光线,特别是电子显示屏发出的蓝光,能够抑制大脑褪黑素的分泌。而褪黑素不仅是促进睡眠的关键,还有延缓衰老、增强免疫力等许多重要作用。

所以,睡前不要开过亮的灯、把卧室光线调暗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另外,我们也可以增加新的条件反射机制。比如把睡眠和一首舒缓的音乐关联在一起,每晚入睡时轻声播放这首音乐,不久后,大脑就会将这段音乐与睡眠建立条件反射,当你听到这首音乐就会感到困倦。(音乐类的软件有定时关闭功能的,可以设置成几十分钟后自动关闭)。

再比如,把睡眠和某种气味关联在一起,如薰衣草清香的枕头或香薰,本身就有助眠作用。当你每天入睡时接触到这种特殊的气味时,也会进一步形成条件反射来促进睡眠。

第二,学会自我催眠。

催眠不是什么玄妙的事,更不像悬疑电影中那样充满神秘色彩。只要懂得睡眠的原理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催眠师。

我从心理咨询师梅朵老师的睡眠课程中知道,催眠的秘诀,在于深度的放松和高度的专注。

白天,我们的大脑由意识主导。但意识只占我们的心理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,就像是海中一座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,海面下看不见到部分,是我们的潜意识,蕴藏着你想象不到的巨大能量。

到了夜晚,意识该休息了,我们放下戒备,让潜意识浮出水面,并经由潜意识进入更深层的睡眠。这是大脑放松和休息的过程。

但出于惯性,在紧张、忙碌的一天后,许多人到了睡觉时间意识仍然处于活跃状态,停不下来的思绪,必然是入睡的障碍。

据统计,80%的睡眠问题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。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及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都是大脑的负担,我们只有把这些负担暂时放下,才能进入睡眠。

所以,通往睡眠的第一步,是放松下来。

怎样才能放松?

如果你找不到放松的感觉,就先去找找紧张的感觉。比如当我们紧紧握拳数秒后,猛然松开,随之到来的就是放松的感觉。

头部面部肌肉的放松对于入睡尤为重要。当你睡不着的时候,检视一下自己是否眉头紧锁、神情凝重、肌肉紧绷甚至咬牙切齿。

你可以把紧张看作是通往放松的一个步骤,通过找到各个部位紧绷的感觉帮助自己逐步达到放松。

当你感到心中压力巨大的时候,这里也有一个好方法:想象你在湖边向水中丢石头,扑通、扑通,每丢进去一块,水面的涟漪就一圈圈散开,你就释放掉了一份压力。缓缓散开的水波,将你一次次引入更深的平静之中,直到你丢掉所有的石头。这时,你会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舒缓。

让身体和大脑彻底放松后,就完成了自我催眠的第一步。

第二步,找到一个专注点,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。

比如,呼吸。专心地去感受比白天更深沉的一呼一吸,或者肚子的一起一伏。如果不小心走神了,再马上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。过不了多久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入眠。

其实,你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别的地方。比如,有人专心地听着钟表规律的滴嗒声,渐渐地也会睡着。不过,感受呼吸,本身就是一件可以帮助我们放松下来的事。

记得上幼儿园时候的自己,中午和一些小朋友一起,睡在各自的小床上,没有人哄。但是我有个习惯,就是数自己的呼吸,吸气、呼气,吸气、呼气,就像一个乏味的游戏,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能玩什么。但就是这样,每次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。

只不过,渐渐长大,脑袋里面东西装得多了,就忘记了这样简单的游戏。

所幸,在我真正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后,仿佛又找回了睡眠的开关。

最近这段时间,我能够睡好觉的秘诀就是:睡前不再看手机,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,以及,专注于呼吸。

此外,改善度过白天的方式,也将有助于夜间的睡眠。

比如每天运动半小时,让身体产生疲劳感,能增加夜晚深度睡眠的时间,让你醒来后更加神清气爽。

再比如,午后小睡10分钟到半小时,以不影响晚上的睡眠为宜。研究表示,即使最短时间的小睡,也能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心情和大脑反应速度,可以帮人们恢复精力、提高记忆力。

以上这些,也是我通过自己的实践,比较认可的办法。

其实,经常性的睡眠不佳是一个信号,提醒我们身心的失调,希望我们更加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