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不能吃什么 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8053798.html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危重症,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、复杂化,常合并心理障碍,且心血管疾患的发生发展与心理、情绪应激、性格特征有密切相关性。我们心内科除给予心血管疾患常规诊疗外,同时应给予适度的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,即“双心护理”,双心护理措施可改善或消除疾病的不良情绪,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,改善预后,减少医疗纠纷及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。
1.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
(1)具有坚实的医学护理知识及技能。医务人员是用医学知识及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的,为立足之本,是取得患者信任、满意的最基本要求,因此,护理人员必须要为护理专业且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。(2)具有健全的人格,稳定的情绪。护理人员只有本人具备健全的人格魅力,以及稳定的情绪,工作中才能富有亲和力、同情心、影响力,热情、真诚及耐心地服务于患者,真正做到“急患者之所急,痛患者之所痛”,竭尽全力工作。(3)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。护患关系的建立依赖于有效的沟通,沟通无处不在,良好的沟通,对医护顺利开展工作及和谐护患关系至关重要,因此,护理人员应具备对不同患者、不同疾病、不同的时机等做好沟通的能力及技巧。
2.心理干预方法
(1)详尽掌握患者及家属的信息。不同的患者,因其性别、文化程度、工作环境、社会背景、宗教信仰、经济环境、家庭情况、性格特征等均不相同,对待同一疾病的心理反应不同,同一疾病在不同的时间段患者的心理反应也不同,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不同,因此,“双心护理”应给予同等的治疗心脏病,同时适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,联合家属一起做一份最有效的“心理护理私人定制”,抓住主要矛盾,找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,针对性地解决,事半功倍。(2)沟通。西方有一句名言: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;强化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,争取第一时间获得信任;最常应用的就是言语的交流,比如聊天、谈心等,通过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意愿,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解决问题;除此之外,非言语沟通也至关重要,如眼神、手势、表情、动作等,如果应用得当胜过言语交流。(3)尊重科内开展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人性化服务,推行来有迎声、求有应声、去有送声;新入科患者给予一声亲切的问候、一个真诚的微笑、一份详细的介绍、一张整洁的床铺、一个温馨的病房,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,被重视的感觉,以解除患者对陌生环境、对疾病的紧张、焦虑、恐惧、悲观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利于疾病恢复。(4)安抚。处于疾病状态的病人通常心理应激水平较低,调节能力较差,医务人员安抚相对有权威性,适时给予安抚、鼓励,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,消除其顾虑,可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。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中需要使用到双心护理干预模式,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发挥治疗以及辅助的效果,双心护理干预就是实施基础治疗的过程中要结合心理护理,有利于患者的病情以及负面情绪得到改善,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时候要积极的进行交流与沟通,通过积极的引导,对于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,促进患者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工作,有利于患者的身心的康复。
医院彭媛
参考文献:
[1]刘瑜,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;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.年01期.
[2]徐燕,双心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;中国高等医学教育.年10期.
点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